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的感悟 介子推的传说与元宵的起源有关吗

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的感悟 介子推的传说与元宵的起源有关吗缩略图

清明节在古代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。一开始,它不是祭祀祖先的独特节日。为什么清明节有这样的意义?为了纪念屈原,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。同样,在古代,有一个人叫介子推。为了纪念他,人们创造了一个叫做寒食节的节日。

介子推与寒食节的传说.jpg 寒食节和介子推传说

据说春秋战国时期,晋献公的妃子李姬为了让儿子奚齐继位,设毒谋杀王子沈生,沈生被迫自杀。沈生的弟弟重耳沈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。重耳在流亡期间遭受屈辱。原来跟着他一起出奔的臣子大多陆续各奔出路。只有少数忠诚的人一直跟着他。其中一个叫介子推。有一次,重耳饿晕了。为了救重耳,介子推从腿上切了一块肉,用火烤好,送给重耳吃。十九年后,重耳回国做君主,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。晋文公执政后,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,只忘了介子推。晋文公面前有人为介子推屈。晋文公突然想起了旧事,心里有愧,立刻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。但是,差人去了几次,介子推不动。

晋文公不得不亲吻邀请。然而,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,他看到门关上了。介子推不愿见他,已背着母亲躲在绵山(今山西介休县东南)。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,找不到。于是,有人出了个主意说,不如放火烧山,三面点火,留下一方,大火开始时介子推会自己出来。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,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。大火熄灭后,介子终究没有出来。上山一看,介子推母子俩抱着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。晋文公看着介子推的尸体哭了一会儿,然后埋葬了尸体,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住了柳树洞,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。拿出来一看,原来是一片裙子,上面写着一首血诗:割肉奉君尽丹心,希望主人公常清明节。柳下作鬼终不见,强似伴君作臣。假如主心中有我,回忆我时常常自省。

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。晋文公把血书藏在袖子里。然后把介子和他的母亲分别埋在烧焦的柳树下。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,在山上建祠堂,并将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。离开时,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,到宫里做了一双木屐,每天看着它叹息:悲伤的脚。”“足下”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,据说就是来源于此。第二年,晋文公带领群臣徒步登山,表示哀悼。走到坟前,只见老柳树死树复活,绿枝千条,随风飘舞。晋文公看着复活的老柳树,仿佛看到了介子推。他敬重地走到跟前,珍爱地掐了一下枝,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。祭扫后,晋文公将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节柳,并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。

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,作为座佑铭,鞭策自己执政。他勤政清明节,努力治理国家。此后,晋国人民能够安居乐业,怀念有功不居、不图富贵的介子推。每当他死的那天,每个人都禁止烟花来纪念他。用面粉和枣泥揉成燕子,用柳条串起来,插在门上,召唤他的灵魂。这东西叫推燕(介子推也是介子推)。此后,寒食清明节成为全国人民的隆重节日。每逢不生火做饭,只吃冷食。

为您推荐